新兴县中小学学生劳动教育活动活跃。走进惠能中学,学生们戴着手套,在劳作基地熟练地采摘,脸上洋溢着笑容。
近日,新兴县实验中学入选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体现了新兴县学校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列一个清单
学生解锁多样化的劳动技能
在新兴县实验中学南药园,学生们认真了解牡丹、金银花等南方药材后,拿起工具进行种植,一边挥汗如雨,一边体验农耕的艰辛;新兴县惠能小学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第二届劳动技能大赛组织二年级学生举办叠衣服比赛;新兴县祥顺育才学校线上“劳动智慧”暨学科融合创作大赛线下举行。各年级的学生在家制作水果拼盘,录制视频介绍自己的作品,一展身手……从农耕体验到食品制作,再到清洁卫生,新兴县各地中小学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力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劳动可以陶冶情操、增长智力、增强形体美。近年来,新兴县落实劳动教育工作部署,制定了县级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保证了班级安排和课程独立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中小学校开设每人不少于1学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星期。以“保洁卫生”“整理仓储”等10个劳动任务组为基本单元,中小学制定校级劳动清单,开设种植、烘焙等劳动课,让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
“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劳动的全过程,才能获得劳动技能,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真正目的。”新兴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兴县教育局始终坚持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用劳动实践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劳动的价值。每次捡起来、擦拭、清洗时都费力。各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劳动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劳动技能,而且在每一步中强化劳动意识。
因地制宜
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在人们与劳动“脱节”的现状下,开设足够的劳动教育课程尤为必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很多农村孩子很少接触农活,对农业劳动缺乏了解,他们需要通过参与培养对劳动的情感认同,与劳动人民保持深厚的感情。”新兴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好的劳动课堂还必须注重教育效果。劳动教育不是单一的、机械的劳动技能培训,也不是简单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要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素质,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为了让学生从劳动活动中获取知识,新兴县实验中学利用校园劳动基地建设“知识花园”,引导学生将劳动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园内包括学生劳动基地、南药园、水培园三个分园。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劳动基地,班主任组织学生种植蔬菜、水果、花卉、药材等,进行培土、播种、施肥、浇水、收获、烹饪、分享的全过程由学生。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劳动成果考核;南药园主要种植牡丹、菊花、佛手、金银花等南药材。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如何种植,还可以学习中药知识。老师们还在南阳园进行了五花茶冲泡和香包制作的公开示范课。水培园里种植水培植物,老师带领学生掌握无土栽培技巧。种植技术,学习利用太阳能,配置生物制药等。种植的蔬菜、圣女果等与大家分享,向日葵、睡莲等也给学校带来了别样的生机和美丽。
像这样新兴的“田野课堂”已经被探索过。据悉,全县中小学利用闲置土地、花圃开发“岳峰农场”、“可耕稻田”等100多个校园农业劳动区和800多个班级“种植角”,打造学生的农业生产和劳动条件。
劳动教育有“土壤”,更需要“破土动工”,探索新内涵、新载体。新兴县中小学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例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前后,各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制作灯笼、香包、粽子等活动;每个学生每学年完成一次劳动学习活动,学校组织或家长和学生到县内外参加劳动教育学习班。在研究基地体验种菜、炒茶等活动。
良好的劳动教育使人受益终生。新兴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教育。在劳动中发现对孩子有价值的东西,真正把劳动融入生活,让学生将来更好地在社会立足,就是劳动。教育的正确含义。
撰稿:梁小军
【作者】梁小军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aomuju.com/html/tiyuwenda/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