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抖音平台已有近3万名常识知识创作者,粉丝数超过1万,累计发布常识知识内容超过644万条。业内人士指出,短视频形式打破了知识传播和理解的障碍,同时以社交网络为纽带分享知识,让知识接触到更多人。短视频平台有望成为推动知识“普及”、“受益”的助推器,推动全民科普时代的到来。
教育与成功的新趋势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陈锐,是我国食炭机科学团队的带头人。他的抖音账号“动物学博士”记录了他和团队在世界各地进行的科学考察。
在亚马逊丛林中,陈睿拍摄到了漩涡蝴蝶,它的翅膀上自然有数字“88”。视频一出,点击量超过500万,点赞数超过10万。此外,还有生活在南美丛林树洞中、以小鸟为食的世界上最大的蜘蛛、马来西亚最美丽的蝴蝶——红颈燕尾蝶、以及世界上最大最毒的蚂蚁——红颈燕尾蝶。子弹蚁……这些都是世界上罕见的、罕见的。神奇动物为网友们打开了新世界。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神奇动物。”
像陈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中国科大首席科学家陈征创兴科教研究院等各领域优秀人士也通过抖音短视频讲述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科普故事。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四家权威机构联合推出与字节跳动合作的“DOU知识计划”全国短视频科普活动。目前,抖音科普顾问团已包括13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2名专家学者。
作为“DOU知识工程”首批科普顾问,陈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样大流量的短视频平台是科普的好舞台。严谨又有趣的科普内容,借助短视频的全国影响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地球。动物知识也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它可以成为孩子们了解世界、追求知识的最好材料。
“抖音与中科院等高端机构强强联手,推动视频科普。两者相互结合,实现内容和渠道的无缝衔接,有利于共同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优质科普视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小欢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截至2019年6月,抖音平台粉丝过万的科普创作者已超过5300人,半年增长近767%。过去一年,抖音科普内容(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类别)创作者发布科普短视频超过132万条,累计观看次数超过1678亿次。
新渠道拓展“知识边界”
近年来,“信息流+短视频”掀起了数字内容发展的新浪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短视频用户的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时长的10%以上,仅次于即时通讯。
张小欢表示,短视频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有利于不同群体、不同事件的精准投放。与普通的文字、图片、网站等形式的科普相比,短视频科普更生动、更直观、更有趣。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知识传播的市场偏好和受众需求。已成为继网站、微博、微信之后的科普形式,是继公众号等新媒体科普之后最具活力的科普形式。
“DOU知识工程”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合作研究中发现,短视频可以让日常生活变得智能化,让隐性知识变得更智能。明确,扩大“知识”。一方面,以“口语”形式的生产和传播降低了知识生产的门槛;另一方面,短视频打破了知识传播和接受的固有障碍,利用社交互动作为知识共享的纽带,将个体的学习转化为公众的分享和参与,让知识接触到更多的受众。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科普工作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应该与创新型国家不断创新。时代的进步,包括科普知识的创新和科普组织的创新。 、科普意味着创新等诸多方面。在媒介融合时代,在5G万物互联的眼前愿景中,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科普传播新平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抖音的愿景是‘记录美好生活’,通过抖音传播科学知识,让公众体验科学魅力,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智力支撑。”该负责人表示。
“知识+短视频”将成蓝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泛娱乐过剩的时代,知识+短视频有望成为一片蓝海。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短视频内容已从社交娱乐、喜剧向新闻获取、知识分享等专业化、垂直化方向发展,涉及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 ,涵盖了数十个细节。分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短视频科普教育也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张小欢表示,一方面,短视频科普具有显着的去中心化、多对多传播的特点。科普内容来源广泛且不确定。短视频科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或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态。 。另一方面,短视频科普传播速度快,能量大。然而,目前大量的科普短视频只是通过简单的摄像设备和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剪辑,与社会对科普视频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有很大的背离。 。
陈锐表示,科学知识传播的领域和空间非常广阔,要创新用好各种传播平台,让公众对自然科学有更加正确、科学的认识,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而不是固守成见。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学校、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建立良好的教育规范。
“科普短视频应该是系统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优质节点知识,应该有更深层次、更系统的知识思考和支撑。”张小欢建议,下一步要防止短视频科普过于碎片化,打造有深度思考的模式。以及系统知识体系科普短视频;短视频科普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更多公众和科普工作者参与;市场和参与主体需要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普短视频,充分发挥短视频科普教育在文化产业、科技教育、社会治理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效应。许多其他方面。
此前,中国科技馆联合上海科技馆、四川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等共计42家科技馆集体入驻抖音,推出“我的科学呀”全国科学挑战赛线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
“DOU知识工程”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吸引更多权威机构和科研人员,继续在平台上传播权威、严谨的科学知识,覆盖更多学科,让知识抖音上的内容体系更加全面。综合的。同时,我们希望打造更适合的学习场景,让权威的科学知识以更易懂、更有感染力、更有教育意义的方式呈现和传播,让更多受众体验科学、爱上科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aomuju.com/html/tiyuwenda/9491.html